分享留住客户的7个方法 如何留住客户?( 二 )


游戏化是一种趋势, 不妨考虑下你所负责的产品可否做些游戏化改进, 你的用户可能会很有兴趣 。
三、让利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 人也不例外, 面对利益时往往更容易表现出配合 。 常见的让利行为有优惠、免费、补贴、中奖、赠品等 。
让利属于一种外在激励行为, 要尽量保证让利不损利 。 若让利会造成较大且长期的损失, 则只可作为一种短期改变用户行为的工具不可持久为之, 因为用户一旦失去激励就可能立即表现出“不配合”, 不要高估用户的忠诚度 。 过度让利也会伤害品牌价值, 一个例子就是瑞幸的1.8折咖啡, 所以一定要适度 。
四、认同虚荣是一种普遍的心理, 存在感、成就感、认同感、优越感是大家努力的追求 。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套符合用户定位的等级制度、身份标识来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 这种激励往往比让利更有效且持久 。
社交货币是一个近年常见的词, 它的主要功能是谈资和展示, 目的是获得认同感 。 当用户在一个产品中通过努力获得优质的社交货币, 并可以对外展示公认的凭证, 然后获得更多的认同, 他(她)大概率会爱上这个产品 。
五、异性做社群的同学应该都听过“三近一反”:地域相近、年龄相近、兴趣相近、性别相反, 一旦凑齐了这几点社群就会热闹起来 。 “三近”是社群运行的基础反应堆, “一反”是社群沸腾的催化剂 。 异性, 妥妥的刚需 。 性相关的内容是全球网络第一大流量 。
国家法律对性的态度是明确的, 所以一切要依法行事不可逾越 。 适当通过性别差异来策划运营方案效果可能会不错, 男女搭配干啥都不累, 累也不说累 。 还记的最早的“摇一摇”和“陌陌”吗?做社交光有异姓兄弟没有异性是可怕的 。
异性自带引力, 最简单方式就是在用户头像旁边加一个性别标识, 总之要把性别信息较为直观的展示出来, 在合适的场景中使之产生互动 。
六、记录很多时候用户不是留恋你的产品, 而是放不下自己的过去 。 可是试着针对核心场景加入一些记录型功能, 类似关键任务打卡、等级荣誉打卡、成长记录等, 帮助用户记录成就感、认同感、优越感 。 当用户在产品中留下足够多的记录他就可能继续使用你的产品, 因为迁移成本可能很高 。

我有记账的习惯, 我会把餐饮以外的支出做记录(不亏肚子), 从上大学到毕业两年我一直在用产品A记账, 这时我发现了体验更佳的产品B, 于是陷入纠结 。 如果直接过渡到产品B那么前6年的记录就看不到了并且本年的记录也不完整, 但是我真的好喜欢产品B 。
我是这样做的 。 2018年1月1日我把产品A上的数据做了留存后卸载了, 然后正式启用产品B, 一个字爽 。 若是将来有更优秀的产品C, 大概也只能这么做了 。
七、付出很多时候用户不是留恋你的产品, 而是忘不了自己的付出, 可以给核心用户提供发挥价值的空间从而让他(她)们获得归属感 。 获得归属感一定要有付出, 获取只能产生依赖感 。 获取是对别人价值的肯定, 付出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 一个人能在哪里发挥价值哪里才是归属 。
简单讲, 如果你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只是一个读者是不会获得归属感的, 只有当你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去才能获得归属感 。
当然不能一味讲付出, 还要配合相应的激励, 可以是金钱、名誉、满足感、成就感,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 。 付出和回报是要平衡的 。
另外, 归属感是有具体场景的, 场景消失归属也就消失了, 所以一定要围绕长期场景设计归属感 。
总结一下如果你在为如何留住用户困扰, 可以试试以上这些产品元素, 希望给你一些新思路 。 虽然这些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的留存和活跃, 但一定要讲场景, 讲场景, 讲场景 。 千万不能为了追求形式忘记了产品的核心价值, 产品价值是在其依赖的场景中实现的 。 这些元素是可以进行组合使用, 比如游戏中往往有互动、互动中最好有异性, 效果可能更好 。
懒惰、贪婪、虚荣、窥视、两性吸引、逐利、安全感, 这些“人性的弱点”其实就是人欲,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 。 想要让用户留下就必须尊重人欲 。
感谢阅读, 水平有限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