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因注射问题气体单眼致盲!为何9个月仍原因未明?( 二 )


监管部门:已没收全部问题产品
昨天 , 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也对该事件做出回应 , 强调在接到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当天 , 就展开了调查 。 目前该企业生产的全氟丙烷气体的生产线仍处于停产状态 , 问题批次及相邻批次已全部收回 , 市场上并无该产品 。
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副处长王云田表示 , 通过调查 , 涉事企业违反了医疗器械管理规定中涉嫌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 。 在2015年9月30日作出了如下处罚:没收企业生产的全部全氟丙烷气体;对该企业处以全部货值7.5倍罚款 , 共计518余万元 。

多人因注射问题气体单眼致盲!为何9个月仍原因未明?

文章插图

多个问题亟待解答
疑问一:有害物质到底是什么?
导致患者单眼失明的有害物质究竟是什么?涉事企业负责产品质量的工程师孙女士表示 , 近一年以来 , 厂方、药监部门调查组一直在努力查找 , 但仍无结果 。 这样的不明物质很可能不在厂家内部标准的检测范围之内 , 他们很难发现 。
她说:“按照企业正常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质量过程 , 包括我们的销售过程还有整个的物流过程 , 都找了原因也没查到 。 最后查了一个原料杂质 , 作了深入的研究 , 结果是存在一种标准以外的杂质 , 但具体这杂质是什么还没查到 。 ”
疑问二:为何两家单位检测结果不一致?
采访人员从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公司提供给北医三院医学工程处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发货单上看到 , 2015年5月1日、6月1日北医三院共购入批号为15040001 , 规格15毫升的全氟丙烷气体共110盒 , 检验结果为含量为99.8% , 全部合格 。
多人因注射问题气体单眼致盲!为何9个月仍原因未明?

文章插图

但2015年7月27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检验报告认定 , 该公司批号为15040001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样品中的全氟丙烷含量不达标 , 分别为69.64%和86.8% , 这远低于99.5%的国家标准 。
为何两家单位检测结果不一致?工程师孙女士坚持认为 , 这批问题产品的气体成分含量是合格的 , 能够达到99.5% , 而采访人员一开始提出的致盲有害物质 , 很可能来自剩余0.5%的杂质之中 。
厂方表示 , 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要求 , 15040001和15040002两个批次的问题产品共计召回8632盒 , 其中15040001批次的问题产品实际使用了621盒 , 15040002批次未被使用即被召回 。
疑问三:是否还有其他受害者未被发现?
除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使用的85盒之外 , 该批次其他产品流入了哪些省市?哪些医院?是否还有其他的受害患者未被发现?对此 , 工程师孙女士回应 , 厂方的销售记录台账已被药监部门查封带走 , 无法提供 。 但是目前并未收到其他的不良反应情况报告 。
多人因注射问题气体单眼致盲!为何9个月仍原因未明?

文章插图

央视短评:医药无小事 没有“试错”机会
本来是治病的 , 现在却因治而病 。 这不仅伤了患者的眼 , 更伤了患者的心 。 这个责任到底应该谁来担?医院?企业?还是相关地区的监管部门?
根据现有的规定 , 各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产品有抽检的责任 , 但是抽检的流程和概率究竟如何?也许 , 要求食药监督部门把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检验到是一种苛责 , 但是医药无小事 , 我们没有试错的机会 。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江苏新闻广播、澎湃新闻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