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公司怎么样(成都中科创达加班情况)( 二 )


经过一年的探索和讨论,中科创达确定了未来三年的新业务方向:首先,巩固在手机领域的领先地位,一边加大对Android的投入,一边发展基于Windows Phone、Windows 8、HTML 5的操作系统技术和产品,并抓住3G向LTE迁移的产业机遇;其次,进一步完善全球化销售网络,拓展更多全球客户并建立长期合作;接着,便是发展面向车载系统和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技术和产品,并积极拓展机器人等其它终端市场 。
市场是如此的变幻莫测,即使看起来再完美的规划也很难轻易踩中其节拍 。被中科创达寄予期望的Windows Phone在Android和iOS的夹击下节节败退,市场份额不断减少,Windows 8也在短短三年多的上市时间中广受用户诟病,令微软不得不在2016年1月停止了对其的更新支持 。尽管失去了一些此前规划的业务增长点,且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中科创达开始慢慢感受到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物联网业务的成长 。
从2014年底到2015初,中科创达分别与Yupiteru和三菱达成合作协议,开始以日本为起点进军汽车市场 。之后,随着特斯拉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引领,市场对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IVI)和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ADAS)为代表的智能车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中科创达的成长 。公司的汽车业务收入从2015年的0.2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不到5%增加到近30% 。另外,在汽车业务的构成上,中科创达深耕汽车软件市场并积累了丰富的、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操作系统、3D引擎、机器视觉、语音及音频、自动化测试等产品和技术经验,能够提供从操作系统开发、核心技术授权到应用定制及测试等一站式、全产品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
中科创达智能展厅
除了汽车业务,中科创达也在积极发展物联网业务 。自2016年以来,公司相继推出了TurboX智能大脑平台和TurboX Cloud智能物联网云平台,以便为客户提供物联网应用开发的标准化产品及一站式技术支持服务 。其中,TurboX智能大脑平台是包括了核心计算模块SoM(System on Module)、操作系统、算法以及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TurboX Cloud智能物联网云平台则主要由设备管理平台、FOTA平台(Firmware Over-The-Air)、应用赋能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等四个部分构成,为客户提供物联网端到端应用解决方案 。
作为中科创达用来服务下游物联网场景的强算力“大脑”,SoM可以协助终端厂商进行产品化开发,包括降低开发门槛和成本,以及缩短产品上市时间,而除了向渠道客户提供通用型SoM核心板,中科创达还会为细分领域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主要包括机器人、VR/AR、智能相机、可穿戴设备、资产定位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 。
对智能物联网的持续重视和投入给中科创达带来了不错的回报 。2020年,公司在该业务的收入约为6.96亿元,占据了总收入的26.47% 。智能物联网已然成为公司发展的第三支柱 。
聚焦核心,慎待多元
“成立至今,中科创达的发展还算顺利 。”对这种说法,耿增强未予以否认 。虽然声称公司接连抓住手机、汽车、物联网风口是一种“幸运”,但他也指出这种“幸运”的背后其实蕴藏着中科创达对操作系统开发的聚焦,以及对多元化业务拓展的谨慎 。
“很多企业就因为做多元化而失去了原有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也很纠结 。公司肯定是不能只做手机,必须进入其它领域,那么如何在发展多元化的同时保持竞争力,避免自身变得平庸?我们对此思考了很久 。最后,我们的答案是不管业务扩展到哪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同一个核心,那就是操作系统 。”耿增强说道 。
一直以来,中科创达都在围绕智能操作系统技术进行研发与创新,形成了从硬件驱动、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技术体系 。如今,公司的核心技术已经涵盖了4G/5G通信协议栈、 深度学习、图形图像技术、系统优化、自动化测试和安全技术等多个方面 。除了自主研究,公司还借助资本市场展开兼并收购,以此强化自身的产品力 。2015年底在创业板上市后,中科创达相继收购了车载系统厂商北京爱普新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慧驰科技有限公司、Rightware公司,以及MM Solutions公司 。其中,Rightware的产品Kanzi能够为车载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和开发提供解决方案,MM Solutions则在光学、图像处理、视觉算法等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