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方对慢性病调治有奇效( 五 )


“开路药”的另一作用是通过试探性的调补,通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能为医生开好最后调补对路的膏方作好准备 。
对于脾胃功能正常的人,不强调必须服用“开路药”,可以直接服用膏方,做到及时进补 。
“开路药”一般以医生根据症状开出的汤剂最有针对性,通常提前2~3周服用 。 除汤剂外,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藿香正气片、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片、健脾丸等作为“开路药” 。
膏方的服用方法
临床上膏方的具体服法,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二是考虑病人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 。 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 。 治疗为主的调治膏方可视病情需要,根据不同时令特点随季节处方 。
(一) 服用方式
1.冲服
取适量膏滋,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人搅匀,使之溶化,服下 。 如果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巴戟肉等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膏药黏稠较难烊化,应该用开水炖烊后再服 。 根据病情需要,也可将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 。
2.调服
将胶剂如阿胶、鹿角胶等研细末,用适当的汤药或黄酒等,隔水炖热,调好和匀服下 。
3.噙化
亦称“含化” 。 将膏滋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
(二) 服用时间
1.空腹服
《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 。 ”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 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如空腹时服用肠胃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
2.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时服药 。 病在下焦,欲使药力迅速下达者,宜饭前服 。
3.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时服药 。 病在上焦,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 。
4.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时服用 。 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睡前服 。
(三) 服用剂量
服药剂量的多少,应根据膏方的性质、疾病的轻重以及病人体质强弱等情况而决定 。 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汤匙1匙为准(约合15~20毫升) 。
药物分有毒无毒、峻烈缓和的不同 。 一般性质平和的膏方,用量可以稍大 。 凡有毒、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中毒或耗伤正气 。
轻病、慢性病,剂量不必过重;重病、急性病,用量可适当增加 。 因为病轻药重,药力太过,反伤正气;病重药轻,药力不足,往往贻误病情 。
患者体质的强弱,性别的不同,在剂量上也应有差别 。 老年人的用药量应小于壮年;体质强的用量,可重于体质弱的病人;妇女用药量,一般应小于男子,而且妇女在经期、孕期及产后,又应小于平时,但主要仍须从病情等各方面作全面考虑 。
膏方的服用禁忌
在使用膏方时,为了注意安全,保证疗效,必须重视禁忌问题 。 用药禁忌,除了药物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外,还有补膏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禁忌三个方面 。
(一)补膏禁忌
老年病虚证为多,故补膏较为常用,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防止“闭门留寇”
在外邪未尽的情况下,不要过早使用补膏,以免留邪为患 。 必要时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目的 。 另外,补益莫与气血为难,应避免一味呆补,不注意气血流通的倾向 。
2.防止“虚不受补”
对于一般慢性虚证患者,只能缓缓调养,不宜骤补 。 可于补益膏方中,酌加助运之品,以免滋腻呆胃之弊 。
3.防止“损阳耗津”
阳虚有寒忌清补,以免助阴损阳;阴津亏损忌用温补,以免助火伤阴 。
(二)妊娠禁忌
妊娠期间,因为某些药物具有滑胎、堕胎的流弊,往往可以造成流产的后果,所以在临证时要注意药物的选用,注意妊娠禁忌 。
(三)服药禁忌
1.忌口
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服药期间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叫做“忌口” 。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和科学实验,忌口的范围已日渐缩小,而且日趋合理 。 如服人参膏时忌服萝卜,服首乌膏时,忌猪、羊血及铁剂;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茶 。 一般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