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是那个朝代的人?怎么死的


周厉王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是那个朝代的人?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邵公谏厉王弭谤》译文
《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周厉王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是那个朝代的人?怎么死的】厉王虐,国人谤王 。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 ,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 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 , 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
【译文】
《邵公劝告厉王消除公开指责》
周厉王(周天子,名胡)残暴 , 住在国都内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邵穆公(名虎,周王的卿士)报告说:“百姓受不住您的支使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周代诸侯国)的巫者 , 让他监视批评历王的人 。把谤者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 。国都里没有谁敢再说话,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目光示意(指敢怒而不敢言) 。
厉王高兴了,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谤言了 , (大家)就不敢说话了 。”邵公说:“这是堵塞百姓的口 。堵住百姓的口(指限制言论),超过在河道上筑堤堵塞水流 。河道不畅通而堤坝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很多 , 百姓也象河水一样 。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之畅通,治理百姓的人,使百姓发泄(即让百姓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让他们讲话 。因此天子处理政事 , 命令公、卿以至列士献诗,乐官(古代以盲人为乐官)献曲(指反映民心、民情的曲子),史官献书,少师(乐官的一种)献箴言(一种用于规诫的韵文) , 盲者朗诵诗歌,让盲人(蒙:特指睁眼瞎)背诵规诫的典籍,各种手艺人进行规劝,平民百姓通过官吏将自己的意见传达到朝廷上,近臣尽心规劝,父母兄弟等弥补过失 , 纠察是非,乐官用乐曲,史官用典籍教导天子,元老、大臣警戒劝导天子(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五十为艾),然后君王对以上各种意见考虑取舍,所以政事通行而不违背情理 。百姓有口,就好像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 , 财物因而出产;如同土地有宽广而平的地、低而潮湿的地、低而平的地、可以灌溉的地一样,衣食的资源就因而生长 。口用来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因而体现 。实行百姓认为好的,防止百姓认为坏的,这大概才是用来增多财物衣食的办法吧 。百姓在心里考虑,用口发表考虑好的意见,考虑成熟才发表言论,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帮助你的人能有几个?”
厉王不听 , 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 。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当时的边远之地)去了 。

    推荐阅读